钢琴合唱

发表时间:2021/09/11 00:00:00  浏览次数:2186  
一:五声调式

五声调式指的是五个音用纯五度关系排列起来。这五个音就是12356.即:Dol、Re、Mi、Sol、La。这样组成了五声调式。


五声调式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1、他们没有半音。  2、相邻的两个音级之间都是大二度。


3、仅有 一个相邻的小三度。Mi - Sol   4、仅有一个相隔的大三度。。Dol - Mi



二:五声调式和弦


在五声调式和弦中,4和7都是偏音,能够规避就不选用。但是这两个偏音在某些歌曲中,为了增加色彩,偶尔也拿来选用。所以,一般4倾向于1。所以,如果是461的话,一般用361来代替。


1、宫调式主和弦:Ⅰ—— Ⅵ —— Ⅴ。Ⅰ— 135,付和弦:Ⅵ — 613(Ⅳ — 461),Ⅴ — 572

2、非三度叠置和弦


① C宫调:125 / 145       ② D商调:236 / 256,使用非常频繁。  ③ G徵调: 562 / 512



3、常用附加音和弦


① C宫调:135+2=1235 / 135+6=1356 / 135+2+6=12356。简称为:附加二度、附加六度、附加二、六度音((Ⅰ右上角加


2,Ⅵ右上角加6。


右上角和右下角分别为:加2加6)。两个附加音加原来的135变成5个音,尤其是长音的话,表示非常欢快。短音最好不用,显得非常混乱)。


② A羽调:第二种是613+2=6123 / 6135+5=6135 / 613+2+5=61235。简称为:附加四级、附加七级、附加四、七级音(Ⅵ右上角加4,Ⅵ右上角加7。右上角和右下角分别为:加7加4)。


4、常用的空四、五度音程


如:宫(15或14)、商(26或25)、角(37或36)、徵(52或51)、羽(63或62)。也就是:省略中间的音。根音和冠音或根音和四级音


5、中国的很多民歌属于五声调式,张黎明歌曲伴奏在教学实践中,有非常多的培训学员认为:五声调式很难弹,而且弹出来的声音也很难听。究其原因,张黎明认为:这还是属于一个风格上的问题。


民歌旋律属于五声性的,只能配置五声调式和弦。如果伴奏完全使用西洋大小调和弦配置的话,就造成了风格上的矛盾,这也就是造成难听的主要原因。


那怎么样是和弦和旋律在风格上的接近一致呢?张黎明对此进行了归纳


①  低音也强调五声性。即低音也用12356


②  弱化偏音 即非五声骨干音 4  7 的音响,这两个音不是说一定不能用,就是弱化之,在大多数情况下,把 4 7 放在和声的中间声部。


③ 中国人不像欧洲人对和弦音和和弦外音这个概念那么清楚,特别是五声调式中,有大量的大二度、小七度音程。这些音程原则上,我们视他们为和弦音,而不要看成是和弦外音,也就是说,不需要加以解决。



三:歌曲编配


1、小袋鼠


也是五声调式徵调式的儿童歌曲。2/4拍


① 旋律:23 31 / 2 - / 61 16 / 5 - / 20 50 / 20 50 / 61 16 / 5 - / 23 31 / 6 - / 61 15 / 6 - / 61 16 / 1 06 / 61 16 /

5 - //


在这首旋律的第五、六小节,第十三、四小节均出现了带休止的八分音符。弹到这里的时候,可以将旋律进行前单倚音的装饰。


如2 5 前面可以加上升1和升4,来确切的表示:小袋鼠的蹦蹦跳跳,这样的旋律小袋鼠的形象就比较鲜明活起来拉。


第一、二小节: 23 31 / 2 -。由于这首乐曲的结束音在 5 上,因此,我们认定这首作品的调式为徵调式。所以,用五级的第二转位 624


第三小节: 61 16 / 5 -。使用二级361。


第四至六小节: 5 - / 20 50 / 20 50。全部一级处理572。

第七、八小节: 61 16 / 5 - / 使用二级、一级处理。

第九至第十五小节:全部重复第一至八小节。


第十六 —— 十八小节 61 16 / 1..6 / 61 16 / 5 - //使用二级361、一级处理572。


这里的二到一级实际上就是四到一级,是属于变格终止。一般,有的时候,碰见461的时候,可以用二级或六级来替代。



② 音型处理


a、这也是一首儿歌。在歌曲伴奏中,我们仍然使用立柱式的一拍一个的编配弹奏方法


结束时的2拍5-,我们第一拍可以弹本音,第二拍弹升高八度的倚音升F,加本音Sol。展现小白鼠蹦跳的形象。


b、第一、二小节,左手仍然采用空前半拍,增强其动感的方法。五级原来是624,现在,我们使用附加音和弦623。


第三小节也同样如此。第四小节可以加一个八度05 5,当然,前面的5可以加升F的倚音。在第五、六小节(同第十三、四小节),右手的旋律为20 50 / 20 50 /,除了在2和5前面加上倚音外,在左手的后半拍,02 05 / 02 05 /的2和5前面,同样也用加

倚音的手法。


这样,形成了两个手的交替呼应,高低八度的重复效果。如果像第一种,在后半拍加立式的柱式和弦,就显得过于沉重变成了笨重的袋鼠,而不符合歌曲小袋鼠曲名。而现在的对称呼应还好弹,节奏更鲜明。


在本曲弹奏过程中,有部分学员对2/4拍的拍子掌握控制不好,张黎明建议,将拍子由2/4拍,分拆成4/8拍,这样,难弹的问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每个小节分手,并大声唱:1 2 3 4 ,或空2 3 4 ,或空0,空0或0空 0空等多样手法,这样不就是非常清晰了吗?



宫调式。在和声上,接近于大调。2/4拍子,进行速度很快,江西民歌。非常规整的四小节一句,


1.6  5  /  6156  1  /  65  61  /  5 -  /  5.6  12  /  65  3  /  52  35  /  1 -  /  561  53  /  21  2  /  561  53  /  21  2  /  5.6



2、八月桂花遍地开


12  /  65  3  /  52  35  /  1  0  / /



① 编配和声


这是一首民族调式的民歌,低音配置五声调式。左手低音: 53   62  /  2  -  /  27  65  /  5  -  /  织体是在原来流动低音的基础

上,稍微进行改变一下,我们强调一下大二度音程的碰撞。 音型形态为半分解和弦:1  56  /  1  56  /


在第三行的  561  53  /  21  2  / ,我们加上一个来自民间锣鼓的节奏 ,就是在第二拍的后半拍有一个切分重音的节奏,这样增加民族歌曲的韵味。


② 也可以另外一种编配:


第一、二、三小节(1.6  5  /  6156  1  /  65  61  )为一级去除三音,外加六外音的和弦,音型上也采用半分解的1565进行。第四小节(5 –)用五级和弦,采用空五度和弦:52 52(前面5为低八度)。


同样,第五、六小节(5.6  12  /  65  3)用一级。第七小节(52  35)用五级和弦。第八小节(  1 -  )用一级。七到八小节为半终止:五到一级(572 到 135)。


第九小节(561  53  /  21  2)用一到五级进行。和弦配置:3561 到 256



③ 音型配置:


3561(加六) 到 256(加四)。立式柱式和弦,像敲锣鼓的节奏。咚空空锵,空锵锵锵。即第一拍采用四分音符,第二拍采用后半拍的八分音符。第二小节的第一拍采用后半拍的八分音符,第二拍为四分音符。两小节正好相反,构成一个单元。


这练个小节,有三种弹法。第一种是:每小节用两个四分音符。第二种是:每小节用四个八分音符。第三种是:就是按照上面的 四分音符 + 后半拍的八分音符/后半拍的八分音符 + 四分音符这样的弹法。


我们都知道,这首歌是一首欢庆式的歌曲,用了庆祝胜利,庆祝美好的生活的到来的这样的愉快心情。一拍一个显得太沉重,一拍两个又出现太多的情况,所以,这里采用第三种,用锣鼓点,就更能代表这样的心情。第九至十二的音型虽然是立柱式的,但是,只有能合理运用,就非常能给整首曲子起到画龙点睛之笔。


第十三小节(5.6  12  /  65  3)仍然配置一级和弦,最后两小节(52  35  /  1  0)也是五级到一级。

和声上,这首曲子从头到尾就是一到五到一。不过,在这么简单的一五级和弦中,我们似乎能够做一下织体上的改变。如:第四小节,就是用来空五度的和弦 52  52,指法就是5212(5是低音)。一级和弦,我们用了附加六外音的和弦。音型上,就是使用了半分解琶音样式。如:1565的指法就是5212。


无论是和弦配置还是音型都不是很难,弹奏原则:都向两个手靠拢。左手都在一个八度之内进行根音的移动。在半终止处(52  35  /  1 -  )的这个1,我们要进行左手从上面的65一直下行2,推动音型往下发展:165  32,不要空的时间太长。


这首曲子在音型的编配上,采用ABA模式。可以看出,任何一首曲子,从头到尾用一种音型是没有动感和新颖感觉的。A和重复的A的旋律都不是那么的黏连。中间则是跳跃式欢快的立柱和弦。


在完全终止的末尾两小节(52  35  /  1  0 ),采用空五度:52 52半分解音型,结束的时候,和半终止从上往下走不一样,而是用了从下到上的16分音符,1356 1356 / 1 0



3、摘草莓


这是一首比较欢快带有舞蹈性的乐曲。



① 旋律


656  53 (一级:613) /  323  21 (四级:624) /  61  23 (一级:613) /  1 (一级:613)   03 (D:#573) /  666  66 (一级:613) /  06  06 (一级:613) //


② 主题:


63  03 (一级:613) /  2321  2 (四级:624) /  661  65 (一级:613) /  3  - (D:#573) /  63  03 (一级:613) /  2321  2 (四级:624) /  335  61 (一级:613) /  2  -  (四级:624) /  1 .6   12 (一级:613) /  33  60  (一级:613)  /  1 .6   12 (一级:613) /  33  60 (一级:613) /  01  60 (一级:613) /  01  60 (一级:613)/  01  61  /  61  60  /  6  -  /  6  3  /


第十六到第二十四小节,都是一级。


3  - (D:#573) /  3  - (D:#573) /  66  13 (一级:613) /  2  .  3  (四级:624) / 终止一:  11  33 (一级:613) /  6  0 (一级:613) //  终止二:  5  .  3 (三级) /  6  -  (一级:613) /  6  -  (一级:613) //


这里可以用多种音型。四分音符立式柱式和弦装饰琶音等比较常见。主题旋律到了(1 .6   12 (一级:613) /  33  60 )音区比较低,和伴奏音型交织在一起,那左手的伴奏主体就不要弹,交叉的地方也不要弹。


到了长音(6  -  /  6  3  /  3  - (D:#573) /  3  - (D:#573)这里的长音再用立柱式显得呆板。这里的4小节用短琶音。


第二十六小节(5  .  3 (三级) /  6  -  )可以用三级的转位:573  735  357 到了最后的 6 - ,可以用震音等。



③ 伴奏音型


656  53   (一级八分音符小跳和弦半分解:613。先弹前半拍:6,再弹后半拍:13。第二拍的前半拍:3,后半拍:13) /  323  21 (四级切分音型:624) /  61  23 (一级半分解:613) /  1 (一级柱式:613)   03 (D柱式:#573) /  666  66 (一级右手136打前松后紧的不带旋律的打节奏型,左手:双音的根音低音进行  66  3  弹奏) /  06  06 (一级:613) //


④ 综合音型:


这里在主题旋律中,将八分音符半分解小跳和小跳切分音型糅合在一起。在练习的时候,就要把这两小节的不同音型串在一起进行操练。由于是八分音符,因此,在2/4拍中,两小节应该从一数到八,不然,容易或长或短,和右手旋律也不容易配置在一起。这两种糅合在一起的音型一定不能从头到尾单用一个音型进行弹奏,否则不好听。


这里有个原则:但右手的旋律较多的时候,左手的伴奏就要少安排,反之亦然。称为: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当旋律有休止的话,下面伴奏需要填满。


第十五小节:1 .6   12 (一级:613) /  33  60  中, 前面第一拍的前半拍左手弹奏八分音符即可:(613)0   00  /  (#573 573)  00  //  ,这里旋律和左手伴奏交织在一起,这时候,第十六小节的右手第一拍就不弹。就弹第二拍的 6 。


第十九小节(01  60 (一级:613) /  01  60 (一级:613)/  01  61  /  61  60  /  6  -  ):左手在第二拍 下键  0  (613)0  /  这样和右手第一拍的  01 就形成了一问一答的效果。即 19-22小节,在第二拍上,给一个立柱和弦可以了。由此将旋律推向长音   6  -  /  6  3  。这个长音,按照上疏下密的原则,左手应该充分填满,但为这里的情绪考虑,我们应该选择长琶音或者短琶音伴奏都可以,第二十二小节就要 变音型了,一串立式的柱式从左到右,从下而上的琶音即可。


有的人运用16分音符,而这里弹奏的效果不好,显得太忙乱。虽然的旋律是具有动感,但是,左手的琶音需要衬托安静的效果。这里讲的是:摘草莓给老人吃,很高兴。


第二十七到三十小节,旋律重复(66  13  /  2  .  3  /  1 1  33  /  6  0  //又回到小跳模式。


结束句:(66  13  /  2  .  3  /  2  .  3  /  5  .  3  /  3  5  /  6  -  /  6  -  // 这里的旋律(5  .  3  /  3  5  /  6  -)左手伴奏更加简洁。用立柱式三级和弦的转位。


从第三十五到三十八小节,总共7拍,左手采用音阶填充式的形式进行收尾工作。左手:  612  3235  /  高八度  612  3235  / 八分音符走两个八度,然后,在后半拍,做一个很热情、果断、不要拖泥带水的三连音23  23  23结束。



4、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是一首羽调式民歌。羽调式歌曲基本上接近于小调。和声也是由t —s — d — t 组成。和小调最大的区别是:小调的属和弦的三音是升高半个音,为大三和弦,加上七度音就是属七和弦。在中国的羽调式中,五级属和弦的三音是无需升高,弹成小三和弦即可。


羽调式基本语汇是:613  246  357  613


这首歌曲在每一句的结尾也有一个两拍的延长音,为了使这个两拍的时间不用停顿,可以加一些简单的民间艺人常用的补充,这个补充实际上是同音的变化反复。如:66  56  /  62  12  /  65  35  /  6  -  //


左手伴奏用单音的低音即可,无需八度那么强调。右手为切分节奏。




5、 小鸟小鸟


二声部少儿合唱歌曲,原来合唱的第一、第二声部在旋律上形成了平行三度的进行。(13)(24)   35  -  /(61)(72) 13  -  /(72)(61) 6  -  /  (75)(16)  53  -  /  ….   即在旋律的下方,添加了一个平行三度的附加声部。它的伴奏4/6,基本上弹成类似圆舞曲一样的节奏型。左手:1  (35)  (35)  //


我们在配弹的时候,发现:因为旋律在每一个三个八分音符的最后一个上面,都有旋律音的,因此,左手:1  (35)  (35)  的这种形态必须改变为: 1  (35) ,省略最后一拍。从这种伴奏方式,我们懂得一个道理,不一定把伴奏音型塞得满满的,适当加以省略,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这首歌曲虽然比较活泼,有点像舞曲,但它还是有抒情的一面,不需要节奏性太强,因此,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把那个和弦用滚奏弹出来,相当于一个琶音和弦。 左手: 1   (513)  0  /  其中的  513 就是滚奏。


最后,结尾有一个长达四个小节的长音。这种尾奏的方法就是把最后一个小节的伴奏音型在这四个小节中进行不同八度的滚奏。



5、 嘀哩嘀哩


是一首很好听的少儿歌曲。同时也非常有特点,在钢琴(手风琴)配弹的时候,要抓住这些特点,很好的进行烘托,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他有两个特点:


①  旋律一开始,觉得很难配,它始终在大三和弦的和弦音上面。


②  33    /  5  5  /  33  31  /  3  -  /  55  31  /  5  5  /  67  13  /  2  - (D)


31  /  5  5  /  33  31  /  3  -  /  56  56  /  54  31  /  5  3  /  2  1  . (T) //


如果全部用一级的主和弦进行配置,就会觉得非常难听。应对措施:前面还是用大三和弦的一级,因为很难用到其他和弦,半终止的时候,应该用一下属和弦。在结尾的地方,试图增加几个和弦,使色彩上有一种平中出奇的效果。


第一段比较活泼,采用流动低音即可。第二段比较抒情,可以用分解和弦织体,但第二段的情绪要比一般的抒情歌曲更显得昂扬激动一下,因此,我们将第二段的织体稍微加以改变,把半分解和弦在音区上进行扩大,左手低音 1 。右手  05  (13)5   /   高八度 (13)5  高高八度 (13)5  //


弹奏上并没有增加什么难度,但是,音区的拓展使得听觉上,伴奏和旋律更加融合。



6、 小鸟小鸟


二声部少儿合唱歌曲,原来合唱的第一、第二声部在旋律上形成了平行三度的进行。(13)(24)   35  -  /(61)(72) 13  -  /(72)(61) 6  -  /  (75)(16)  53  -  /  ….   即在旋律的下方,添加了一个平行三度的附加声部。它的伴奏4/6,基本上弹

成类似圆舞曲一样的节奏型。左手:1  (35)  (35)  //


我们在配弹的时候,发现:因为旋律在每一个三个八分音符的最后一个上面,都有旋律音的,因此,左手:1  (35)  (35)  的这种形态必须改变为: 1  (35) ,省略最后一拍。从这种伴奏方式,我们懂得一个道理,不一定把伴奏音型塞得满满的,适当加以省略,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这首歌曲虽然比较活泼,有点像舞曲,但它还是有抒情的一面,不需要节奏性太强,因此,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把那个和弦用滚奏弹出来,相当于一个琶音和弦。 左手: 1   (513)  0  /  其中的  513 就是滚奏。


最后,结尾有一个长达四个小节的长音。这种尾奏的方法就是把最后一个小节的伴奏音型在这四个小节中进行不同八度的滚奏。



7、 嘀哩嘀哩


是一首很好听的少儿歌曲。同时也非常有特点,在钢琴(手风琴)配弹的时候,要抓住这些特点,很好的进行烘托,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他有两个特点:


①旋律一开始,觉得很难配,它始终在大三和弦的和弦音上面。


②33    /  5  5  /  33  31  /  3  -  /  55  31  /  5  5  /  67  13  /  2  - (D)


31  /  5  5  /  33  31  /  3  -  /  56  56  /  54  31  /  5  3  /  2  1  . (T) //


如果全部用一级的主和弦进行配置,就会觉得非常难听。应对措施:前面还是用大三和弦的一级,因为很难用到其他和弦,半终止的时候,应该用一下属和弦。在结尾的地方,试图增加几个和弦,使色彩上有一种平中出奇的效果。


第一段比较活泼,采用流动低音即可。第二段比较抒情,可以用分解和弦织体,但第二段的情绪要比一般的抒情歌曲更显得昂扬激动一下,因此,我们将第二段的织体稍微加以改变,把半分解和弦在音区上进行扩大,左手低音 1 。右手  05  (13)5   /   高八度 (13)5  高高八度 (13)5  //


弹奏上并没有增加什么难度,但是,音区的拓展使得听觉上,伴奏和旋律更加融合。




8、小河淌水


这是一首散板节奏的民歌,对于散板节奏的歌曲,原则上,不采用固定的节奏型,因为,固定的节奏型会让节奏显得比较死板,散板的自由节奏也就出不来了。


对这类歌曲,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用琶音和弦再加上一些震音和弦这两者结合的模式进行。在强拍上用琶音和弦,在震音上去弹它的延长音。震音和弦弹奏的方法是:在和弦音的基础上面,快速的滚动并保持平衡,


这首曲子还有一个特点:它的旋律音经常在其四级音(Mi)也就是它的E音上面停顿。


6  2  /  2  6  /  3  2  16  /  3  2  16  /  6  -  /  6  -  /很多次的停顿以后,这就需要我们配弹的时候,最好不要老是用一个和弦去配这个 3 。这样听起来就难听极了。我们就可以为这个Mi配置各种和弦。如:小三和弦,大三和弦,或副属和弦或半减七和弦。这样的配置就比较丰富一些。



9、接过雷锋的枪

1、旋律:


前奏:1.2  /  3  - (T) /  3  1.2  /  3  - (D/Ⅵ = Ⅲ7) /  3  1.2  /  3  1 (Ⅵ) /  2  35 (D:54  32) /  1  - (T) /  1  0  //


1.  6 (T) /  5  3.5 (Ⅲ) /  6  0 (Ⅵ) /  5 5   6 (T) /  3  5  /  1.1  61 (DD7=Ⅱ7) /  5  0 (D) /  1.   1 (T) /  6  1.1 (S) /  2  0 (Ⅱ)  /  3 3   3 (Ⅲ:3#57) /  2  1  /  05  35  /  1  -  (T)  /  1  0


33  30 (Ⅵ) /  03  33 (Ⅲ) /  5  3  /  6  3 (Ⅵ)/  6.6  60  (S) /  06  66  /  1  6 (DD)  /  2  5 (D) /  1.1  10 (T)  /  01  11  /  6.  3 (S)  /  21  6 (Ⅱ) /  5.  5  /  6  7  /  1  2 (两种反向:①  5  4  /  3  2  /  1  7  //  还有一种: ②  1  7  /  6  5  /  4  3 ) /  3.3  (这里看前面的绳子结尾① Ⅵ  ② (Ⅱ)  16 (DD) /  2  - (D) /  2  0  /


3.  3  /  2  2 (D/Ⅵ = Ⅲ7) /  1.   1 (Ⅵ) /  2  6 (Ⅱ) /  05  35  /  1.  3 (T) /  2  1.1 (ⅱ) /  6.  1 (Ⅱ7)  /  5  0 (D) //



3.   3 (Ⅲ7) /  2  2  /  1.   1  (Ⅵ)  /  2  6  (ⅱ)  /  05  35(T)  /  1  (Ⅵ)   2 (D)  /  3  - (T) /  3  -   /  2.   2 (S) /  3 (T/Ⅲ7) 5 (D7/Ⅵ7) /  1  - (T) /  1  0  //



2、音型:


它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用低音远距离 + 柱式和弦。


真正程度深度同学右手不要弹单音,而是要弹和弦。如:5 5   6 (T) /  3  5  /  1.1  61 (DD7=Ⅱ7) /  5  0 (D)中的1.1  61 (DD7=Ⅱ7)时,右手就弹奏: 2#461 和弦。这样,歌曲的和声力度就能激发出来。而且 2#461这样的和弦,放在左手上的效果明显很差。


2.3  /  2  2 (D/Ⅵ = Ⅲ7) /  1.   1 (Ⅵ) /  2  6这时候就需要远距离的八度加中声区的和弦转位,另外右手高八度指按和弦。显得气势恢宏。


如果演唱初期,可以带旋律进行。到了舞台上,需要表演的时候,就需要和声按旋律高低进行模进,根据和声将节奏点出来。







以上作品分析由张黎明教授收集编撰。 2019.8.16

作曲培训:021-56717111

伴奏培训:021-56715111
 



 
http://www.shjita.com/article20220406164636/aritcle734.html





上一篇:钢琴提琴
下一篇:爵士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