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提琴

发表时间:2021/09/11 00:00:00  浏览次数:1217  

一:半分解型


在立式柱式和弦的基础上,将和弦内的音进行一定形式的拆解的过程。所谓半分解,就是将立式柱式和弦的音拆解成两种声音。
第一种音出声为两个双音(在前),第二种声音为一个音(在后)。这两个部分循环的一定过程,就是半分解音型。当然,前后可以互换。或者前面出一个音,后面出一个双音等形式


如:G大调:2/4拍子。旋律是:


5 - / 4 - / 3 - / 2 - / 1 - / 7 - / 6 - / 5 - //。那么,左手半分解音型为:57 2 57 2 / 61 2 61 2 / 57 3 57 3 / 57 2 57 2 / 46 1 46 1 / 57 2 57 2 / 46 1 46 1 / 57 2 57 2 //

二:五声调式半分解


1、C宫主和弦 135,半分解弹法:1 35.前面一个单音,后面一个双音。


2、常用非三度叠置和弦:512。前面一个单音 5 ,后面一个双音 12。


一般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如145,523,等等,都是将二度音的两个双音放在一起弹。


如:C宫(125,145),D商(236,156),E角(367),G徵(562,512),A羽(623)。



3、常用的附加音和弦


C宫:135+2=1235.(可以以5为根音,23为双音。或者根据歌曲的不同,可以弹唱5121等)  135+6=1356.(可以弹成13565653或弹成56一起下,1和3当成低音: 1 56 3 56)  135+2+6=12356.


A羽:613+2=6123(+4).  613+5=6135(+7)。 613+2+5=61235(+4 +7)

三:知了


知了是一首短小精炼的河北民歌。全曲16小节。2/4,一段体,C宫调。


旋律:3..5/61 16/5..6/5 0/3..5/61 16/5..6/5 0/3..2/3..2/1..6/1..6/5..3/2..6/1-/1 0//



1、配和声


在第十五节处的2..6,这里的6用623,是四级的变格终止。


3..5/61 16/5..6/5 0 在第一到第四小节,可以配一级。第二小节的6作为外音。第三小节的5符合一级要求。


由于旋律重复,第五到第八小节都是配一级。3..2/3..2/配六级:6232。第九小节到第十小节用六级。从十三到到结束都是用一级。


从这里可以看出,短小的民歌编配和弦非常简单,如这首作品,通篇就是两个和弦:一级和六级和弦。



2、编配音型


第一至第四小节,我们使用半分解的1565。如果用1353,音响上,就非常不好听。大调色彩太重,不符合这是一首民歌,需要用民族调式附加分解音这样一种形态。


还有,这首歌曲的曲名叫“知了”,知了是非常单一的重复的在树上叫,1565这样的伴奏音型,就是模仿知了在叫。旋律、和声和音型上都是非常简洁的。


第九至第十二小节,旋律3..2/3..2/1..6/1..6,就是模仿知了在酷暑天不停地在叫,因此,在旋律第一个音3和7前面,分别加一个花(倚音)#2和7.记住,加花的就是旋律的强拍,不要每一个音都加上,否则,画蛇添足,有点像在做练习似的,太多了。


因此,和声和音型编配都要适量,这里在长音上加个花就足够了,就好像在闷热中知一阵一阵地叫,但总一个停歇的时候。太多加花是不符合曲子的风格。不加花显得死板,一加花旋律马上就流动起来。


最后两小节1-/1 0//结束的时候,可以左手的1356再加一个右手短促的长琶音351即可。



3、总结:


这首曲子伴奏音型虽然很简单可以说一直是1565/1565,但是还是有一个波浪起伏的旋律线,千万不要每个音弹得很重,就像知了一样,有一个一阵一阵的起伏感。踏板也用的少一点,不然非常黏糊。

四:如今家乡山连山


1、旋律(民族调式  欢快  2/4)


112  51 (一级: 613)*(音型:由于是比较活泼的,因此,可以变成四/八分音符弹两/四个)  /  2  01  (四级: 246) /  6  1235 (一级: 613) /  6  0 (一级: 613。 左手:下行分解音)  /



2、主题:


33  32 (一级: 613) /  3  .  5 (五级: 357) /  66  15 (一级: 613) /  6  0 (一级: 613)  /  33  32  (一级: 613) /  3  .  5 (五级: 357) /  16  15 (一级: 613) /  3  0 (五级半终止: 357) /  36  16 (一级: 613) /  13 (一级: 613)   2 (四级: 246) /  间奏:右手进行高一个八度弹奏。 左手:  1613 (一级: 613)  20 (四级: 246) /  36  16 (一级: 613) /  13 (一级: 613)   2 (四级: 246) /  间奏  1613 (一级: 613)  20 (四级: 246)



66  66  (一级: 613)(右手: 连续四个八分音符的361。左手:八度内) /  63  30 (一级: 613) /  55  55 (五级: 357) /  52  20 (五级: 357) / 琶音音型:指父母笑弯了腰。 5  - (三级: 135)  /  6  .  5  (一级: 613) /  3  2  3 (五/四级: 6#13) /  2  1 (四级: 246) / 八分音符小跳琶音 16  13 (一级: 613) /  2 (四级: 246)  01(左手休息)  /  6  - (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所以,用五声音阶强调一下调性:60  1235)  /  6  0  (左手: 6  3  /  6  0)//(变格终止)



3、较复杂半音切分伴奏音型


112  51 (一级: 613) (音型:由于是比较活泼的,八分音符切分节奏,即头尾八分音符,中间四分音符。第一个八分为单音,第二个四分及第三个八分音符均为双音。全部采用跳音)  /  2  01  (四级: 246) /  6  1235 (一级: 613) /  6  0 (一级: 613。 左手:下行分解音)  /。这里的第一至第三小节,全部采用切分节奏音型。



4、主题:


33  32 (切分音型。一级: 613) /  3  .  5 (八分音符小跳节奏音型。五级: 357) / 进入主题后的一、二小节合在一起,进行切分音型+八分音符小跳节奏音型这样的单元形式。接下来的主题旋律均采用这样的形式。怎么样考虑的呢,是因为,第二小节的3  .  5是附点四分音符节奏,上疏下密,因此,密集小跳多的音安排在这里,把右手空的音给补上。那么,第一小节,为了不重复第二小节,就采用切分节奏。


66  15 (一级: 613) ……  6  0  (左手: 6  3  /  6  0)//(变格终止)结束,和上述一致,不再赘述。

五:山路弯弯(徵调式  2/4 拍)


1、旋律


2256  262 (T:256) /  2256  262 (T:256) /  5666  6532 (S:512)  /  2   20 (D) //

25 (T:256) 6161 (D:623) /  22  (252) (T:256) /  25  2165 (T: 256) /  55  (225)(S:512)

25  (T:256)  656 (D:623)   /  221 (T:256) 656 (D:623) /  5662  2165 (S:512) /  5  50 (S:512)/

23   5   3 (T 256) /  23     2  . (T )  /  1226  1261 (D) /  22   (252)(T )  /  23   5   3(T)  /  23   2  .  T ) /

1226  1265 (D) /    55  (225)(T)  /  5656  6532  (S:512) /  2  20 (T)  /  20  2(T:256)  /  5  - (D) //  付


(变)格终止


初步一看,结束的时候是徵调式。但是,从开头直至到中间的许多休息句,都属于商调式。虽然,有点往徵调式靠。

2、音型


25   6161   /  22  (252) 第一拍为两个八分音符。前半拍用八度低音,后半拍用立式柱式和弦 +  第二拍也是两个八分音符,前半拍为八分音符休止符,后半拍用立式柱式和弦 (节拍:12  04)


23   5   3  /  23   2  .   用八分音符两个八度的长琶音。


1226  1265  /    55  (225) 。这里看成是四个四分音符的四拍。第一拍:八度低音。第二、三、四用立式柱式和弦
2  20    /  20  2   /  5  -  //  结束句:双手左右手琶音。



六:让我们荡起双桨


少儿歌曲。形象鲜明生动,表现了一群孩子在湖上划船歌唱。我们在上面的歌曲中,已经传授了需要配置的方法,从和声到音型织体比较简单的,但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会不同的曲子的要求,适当做一些小的变化,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配弹更加贴合歌曲音乐形象的需要。这首曲子给我们提出新的问题是:它有一个湖上划船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那我们在配弹的过程中,能不能适当的表现一下这个情景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对织体做一些适当的变化:就是用两个手弹奏分解和弦。织体:


左手:每小节一个和弦单音。右手:036  16  /  062  42  // 这样就能表现出一种水波荡漾的效果。


这首曲子另外一个特点:一开始就是用羽调式作为基础的。06  12  /  3.  5  /  31  2  /  6  -  /  6  01,但第一段一致到结尾的部分,紧接着第二段的开始,3.  3  6.  6  /  54  3  显然,已经到了羽调式的大调上。 最后:01  23  /  6  1  /  76  53  /  6  -  后回到了羽调式。


这首曲子是建筑在平行大调和羽调的基础上,这个思路和西方人一样,只不过把小调改为羽调。采用无旋律伴奏


七:D R M


这是一首音乐之声的插曲,它的前奏是作曲家已经写好的:在低音属音持续音的基础上,上面是一组平行和弦  01  76  /  54  32  /。平行和弦的声部是规范的,它和普通和弦不一样,它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色彩性的线条的作用。它的功能由它的属音来体现。


D R M 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非常简单,主要是主和弦、下属和弦、属七和弦组成。音乐织体也是用无旋律伴奏的音型:左手弹奏第一、第二拍八分音符前半拍的八度和五音,右手弹奏第一、第二拍八分音符后半拍的和弦。


第二段,旋律:5.  1  /  23  45  /  6  -  /  6  -  /  6.  2  /  34  56  /   7  -  /  7  -  。左手为低音流动。如: 1  5  /  3  1  //右手为:01  (35)1  /  (15)3   (31)5  /这样的半分解向上模进。


为了音乐上 有所发展,它采用了一系列的副属和弦,也就是我们学过的 SD — S  — DD — D7 — T。然后  — 平行小调的 属七  — 平行小调的主和弦,大调的六级。 这三个和弦排列的整整齐齐,构成了一个邻调模进,用这个办法来发展音乐形象。


7.  3  /  45  67  /  1  -   /  1  7b7  /  6  4  /  7  5  /  1  .


到了6  4  /  7  5的小节,在这两个小节的第一拍上,弹奏两个柱式和弦的方法。


第二段的句尾也有两小节的长音1  -  /  1  -  /,需要在伴奏声部加一点双手同时八度音阶上行补充:  01  23  /  45  67  /  1    5   /  1  0  //




八:听妈妈将那过去的事情


这首曲子很长,也是非常难配置。这是一首叙事性的体裁,由于叙事的需要,音乐做了比较多的变化。因此在配弹的时候,要根据旋律的变化,也相应做一点变化。如果完全用一种相同的织体,从头到尾弹奏的话,必然听起来比较单调。


一群孩子听妈妈将那过去的事情这样的情景,织体是采用琶音滚奏,效果接近于吉他扫弦。左手:15  35  /  右手: 0   (513) /
第二段旋律: 3  5.6  1  -  ①  /  3.2  156  1  -  ② /  22  32   6. 5   432  /  5  -  -  -  / 这里的  ①  ② 都是一级主和弦,为了使音乐更加流畅,我们就在低音声部模仿旋律声部,做了一个卡农式的对位处理。

长音加花:


①这里的旋律长音需要加花:  35  65  /  1  76  /  56  53  /  3  - 中的  3  -  ,右手:0765  653  /


②5  65  /  2.   4  /  32  65  /  5  -  中的  5  -  ,右手:7245  7245  /


其中,最难配的是中间这一段。1  -  7  6  /  5  3  6  -  /  565  43  2  -  /  3  -  5.  6  /  5.  3   2  3  2  /  1  5.6  1  -   中间这一段,为了叙事的需要,歌词有比较多讲述的内容,作曲家在旋律上面,做出了相当于朗诵调这样的处理,也就是说,他把一个朴素的旋律,反复出现了四次,给配弹带来了很大的难处。如果,我们也采用同一手法去配,会呈现单调乏味的感觉。因此,我们在这里,采用一种特殊的和声手法。前两句按照原来一般的手法配置,后两句采用一种半音下行的线条,旋律:1  -  7  6   (左手:1)  /  5  3  6  - (左手:b7)  /  565  43  (左手:b7)  2  -  (左手:6)  /  3  -  (左手:5)  5.  6  (左手:4)  /  5.  3   (左手:3)   2  3  2   (左手:2)  /  1  5.6  (左手:1)   1  - 。


这个半音的设计基本上考虑到和弦音比较和谐,然后根据每一小节一个长度排列而成的。这些和弦基本上没有太大功能性质,主要是由半音构成一个什么和弦就是什么和弦,这样的和弦在和声中,有的时候是起一个经过性和弦的作用,在这里,它用半音下行线条连续进行的手法,使得比较长大的两个句子连在一起,构成了又有动力性又有色彩性的这样一个效果。



九:大家来歌唱

1、旋律


34  /  534  534  53  134  (T) /  534  534  53  134 (T) /  53  72  57  (D) 10 (T) //
11  11  132  17 (ⅵ)  /  66  66 (ⅱ) 621  76 (Ⅱ7) /  555  67 (D:反向旋律) 15  134 (T) /  534  534  53  134  /  534  534  53  134  /  534  534  53  134  /  53  22  75  (D) 1 (T) //

2、音型

① 带旋律伴奏


这首歌曲非常活泼,从头到尾贯穿着 34  /  534  534  53  134 ,所以用低音小跳。


到了11  11  132  17 (ⅵ)  /  66  66 (ⅱ) 621  76 (Ⅱ7)可以换琶音。

② 不带旋律伴奏


2/4拍。 第一和第二拍的前半拍分别为:八度低音及和弦五音。第一和第二拍的后半拍均为转位和弦。如:一级的351. 由于是活泼跳跃的情绪,因此不带旋律伴奏效果更好。


到了结尾  53  72  57  (D) 10 (T) // 中的 53  72还是使用第一和第二拍的前半拍分别为:八度低音及和弦五音。第一和第二拍的后半拍均为转位和弦的方法。到了 57  (D) 10 (T) 这里的  57  就要双手:左手八度 + 右手245和弦一起弹足一拍。最后的 10 也是,左手八度 + 右手351。

不带旋律伴奏的原则:左右手靠近一些,能够托住音乐的旋律。中段继续用琶音。到了重复A段的时候,有回到刚开始讲的第一和第二拍的前半拍分别为:八度低音及和弦五音。第一和第二拍的后半拍均为转位和弦的方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带还是不带旋律伴奏,弱起的音是独唱的,我们的伴奏都是从正拍开始弹奏的。还有,就是第一拍的八度音,需要强调一下重音,这样的节奏型更鲜明。



以上作品分析由张黎明教授收集编撰。 2019.8.16

作曲培训:021-56717111


伴奏培训:021-56715111



 

  http://www.shjita.com/article20220406164636/aritcle733.html





上一篇:钢琴弹唱
下一篇:钢琴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