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钢琴伴

发表时间:2021/09/11 00:00:00  浏览次数:1211  

一:小红帽



五声调式。儿歌。2/4拍,24小节。正格终止。


旋律:


12  34  /  5  31  /  1  64  /  55  3  /  12  34  /  53  21   /  2  3  /  2  5  /  12  34  /  5  31  /  1  64  /  55  3  /  12  34  /  53  21   /  2  3  /  1  1  /  1  64  /  55  1  /  1  64  /  5  3  /  12  34  /  53  21   /  2  3  /  1  1  /



1、配和弦


第一小节包括重复的第五小节(12  34  /  5  31):都是配一级,2和4是外音。当一个乐曲开始,一定要固定它的调性,所以,

一般来说,乐曲的第一小节都需要一级和弦。


第三小节(1  64)需要配四级。第七、八小节(2  3  /  2  5),这里的3作为外音处理,两小节编配属七,有半终止的意味,由

于前面都是一级和弦,所以,这里的第七小节再配一级,就显得太长了。


这里的第一个音是2,所以正好,就直接配五七(属七)。半终止(2  3  /  1  1),属七到一级。 和声上非常整齐,是一级到四级到一级。只有尾部:是属七到一级。



2、音型配置


1、每拍一个立式柱式和弦。显得沉重,不宜使用。


2、半分解切分节奏型:两小节为一个单位,第一小计为切分,第二小计为小跳。


第一小节:两小节2拍,变成第一个和第三个音为八分音符,第二个音为35(以一级和弦为例)的四分音符双音。第二小节:里面的两个拍子都是前半拍为八分音符休止符,后半拍为双音35的休止符


节奏型需要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能从头到尾使用一种节奏型,这样,显得呆板老套,向和尚念经,不像小姑娘在边走边跳的状态。所以,切分音型一定要和八分音符的小跳掺合在一起,如1、3、5、7小节用切分,而2、4、6、8小节用小跳进行岔开,这样的效果为更好一些。


3、结束句( 53  21   /  2  3  /  1  1  /)是在下行平稳中结束,所以,伴奏音型不要贯穿到底,不能用得太多,相对要少。2  3小节中,2使用五级,而3是就直接用一级。那么最后一小节(/  1  1  /)还是一级,那怎么办,那就用 15  1 (下行八度加和弦音)



二:乐理 — 小调


小调音列:


6 —(主音 ⅰ  小三和弦:613) /  7 — (上主音 ⅱ  减三和弦:724) /  1 —(中音 ⅲ 大或增三和弦:13#5) /  2 — (下属音 ⅳ小三和弦:246)/  3 — (属音 ⅴ 小和或大三和弦:3#57)/  4 — (下中音 ⅵ 大三和弦:461) /  5 —(导音 ⅶ 大或减三和弦:#572) /  6 —(主音 ⅰ  小三和弦:613) //



三:综合音型


1、立柱式和弦


①  〤  〤    (四分音符)


②  〤  —    (二分音符)


③  〤0  〤0  (八分音符 + 八分休止符。休止符在后)


④  〤   〤〤 (四分音符 + 两个八分)


立柱式和弦,在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中,被广泛运用。



2、半分解音型


①  〤〤  〤0     (八分音符 + 八分休止符。休止符在后)


②  〤〤〤〤  〤0 (16分音符 + 八分音符 + 八分休止符在后)


③  〤〤 〤〤     (八分音符 + 八分音符)


④  〤〤〤〤  〤〤〤〤   (16分音符 + 16分音符。这里可以根据曲子的需要,可以进行加长或缩短)



3、远距离低音加立柱式和弦


①  〤  〤    (第一拍为低音+第二拍立柱式和弦。即前面是低音,后面是立柱)


②  〤  〤〤  (第一拍为低音+第二拍两个八分立柱式和弦)


③  〤〤  〤〤(第一拍:前半拍低音,后半拍八分立柱式和弦 + 第二拍两个八分立柱式和弦。或者第二、三、四进行和弦转

位)


④  〤  〤  〤(前半拍八分音符低音 + 中间一拍的四分音符立柱式 + 后半拍八分音符低音。这是一种切分节奏型。切分节奏型的低音需要放远一些,以加强中间和弦的力度,这和近距离小跳有点不一样)

⑤  〤〤  〤〤(第一个八分音符低音 + 第二个八分音符和弦根音 + 第三个八分音符和弦双音 + 第四个八分音符根音。这种形式可以有两拍,也可以有三拍或四拍)


⑥  〤  〤.〤  〤  0(第一拍四分音符低音 + 第二拍附点八分音符立柱式和弦 + 第三拍四分音符立柱式和弦 + 第四拍四分音符休止符)



4、半分解小跳


①〤〤  〤〤 (第一拍:前半拍八分低音,后半拍八分双音 + 第二拍:和第一拍相同。两个前半拍分别是和弦的根音及五音。演

变形式可以从节奏上或时值上的长短进行一个变化)


② 〤〤〤〤(四个八分音符。第一个为八分音符低音,第二、三、四,这三个八分音符为原位的双音小跳)


③  〤  〤  〤(前为八分音符低音,中间及后面为八分音符双音小跳。这是常用的切分双音小跳)


④  〤〤〤〤 (四个均为一个八度之内的单音小跳。如:1515  5252等)

上的四种音型,我们可以进行合并,称之为:综合音型。因为,一首歌曲,从头至尾不肯能是一种情绪,它有的时候需要转换。


如:一首叙述性的歌曲,开始,总是比较平稳的曲调或速度来进行,随着乐思的递增,情绪的发展,高潮的曲式结构的音型需要有所变化。


音型的变化原则:一般,一首歌曲的音型通常为两种即可,极个别用的三个,这里是将前奏、间奏、尾奏统统算在一起。音型的搭配有许多。如;立柱和小跳,立柱和琶音,远距离和半分解搭配。通常,歌曲进行到四小节尤其是八小节后,绝对需要更换音型。


当然,在四小节内或一小节内的音型就开始更换,张黎明认为这是不合适的,这会显得很忙乱,没有一种整体的感觉,而且,音型变化过多,往往使得演唱者非常容易跑调,使得听歌者的耳朵也不能很好的适应。。



三:山乡的彩云


1235  2 .3  /  16  66  /  5666  60 (Ⅰ)//


661  33 (Ⅰ) /  21  20 (Ⅳ) /  3  -  (Ⅴ)/  5333  30  (Ⅴ) /  661  33  (Ⅰ)/  36  10 (Ⅰ) /   2  - (Ⅳ) /  1666  60  /  (Ⅰ)


166  16 (Ⅰ) /  1666  60 (Ⅰ) /  366  12  (Ⅰ) /  3222  20  (Ⅳ)  /  533  20(Ⅴ:这里采用小自然 音阶的五级。就是白键Sol)  /  5333  30 (Ⅰ) /  533  56 (Ⅰ) /  5666  60 (Ⅰ) /


1666  6 (Ⅰ) /  6  - (Ⅱ) /  5333  3  (Ⅰ)/  3  - (Ⅴ) /  35   6   1  (Ⅰ) /   6   5  (Ⅴ) /  6   3   5 (Ⅴ) /  221 (Ⅳ)  60 (Ⅰ) /   1235  2.3  (Ⅴ)/  16  60  /  1666  60  /  1666  60  /  5666  6 (Ⅴ:这里采用小自然 音阶的五级。就是白键Sol) /  6  -  (Ⅰ) /  6  -  // 正格终止


音型:近距离八分音符小跳半分解。




四:嘎达梅林


6  3  3  23  /  5  6  1  6  /  2  32  1  6  /  2   .  33   5  1  /  6  -  -  -  /


5  6  5  35  /  5  6  1  6  /  1  61  5  6  /   2   .  33  5  1  /  6  -  -  -




五:歌曲配弹



1、国歌


国歌的配弹不是很容易,它的旋律和节奏很不规范,句子有长有短,因此配弹需要根据这样一个特点,采用和弦式织体,同时,在某些方面也要加用一些线条,使得听起来比较生动,避免弹奏后很呆板。


具体做法是:保持右手的和弦,左手加一个线条:1  7  /  6   5  /  3  1  //。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按照这样的方式处理。


它的头是一个前奏,因为在伴奏部分我们会使用大量的和弦,为了避免过多的重复,因此,前奏基本上就用八度重复音就可以了。就是两个手弹奏单音。



2、德奥民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地区流行的一首革命民歌。音乐形象比较雄壮有力,在配弹的时候,主要学习:在不同和弦之间,运用低音线条,但右手的和声是改变的这种手法。


由于骨干和弦还是本首歌曲的基本和弦,在基本和弦:Ⅱ—Ⅴ—Ⅰ的基础上,中间加一些经过性的和弦,不需要加的很多,但音乐听上去就比较流动。旋律:2.1  23  /  43  21  /  75  3.2  /  1  -  // 左手: 6.5  67  /  17  67  /  (573) -  /  (351) -  //



3、新四军军歌


歌曲比较长大,在本首歌曲中,有2种音乐形象的对比,一种是接近于颂歌但中间两次插入比较抒情旋律的进行曲。由于音乐形象和它的结构比较长大,变化比较多,因此,不可能以一种音型从头弹奏到底,必须根据音乐形象的需要,加以适当的变化。


织体:用和弦式的织体,低音做一些流动的线条。对于抒情旋律则采用分解和弦。


这段旋律可以加用一种新的手法:用低音弹奏八度旋律,右手弹奏和弦。0567  /  1.  1  /  11  14  /  3.  2  /  1  0671  /  2.  2  /  22  25  /  4.   3  /  2  -  //  右手:采取前松后紧的节奏 + 两个八分 + 两个八分 + 两个八分,共四拍这样形式。这种效果在铜管乐队中用的比较多,有点像是用长号在吹奏旋律,小号吹奏和弦伴奏。




4、拥军花鼓


中国民族歌舞曲。舞曲的一般特点是:保持旋律声部、和声声部和低音声部三层次的基本层次不变,然后在节奏上加以变化,形成各自特定的不同舞曲的节奏型。这样,就取得了不同舞曲的效果。


拥军花鼓:汉族秧歌曲。它的节奏型:4/4拍。第一和第三拍的八分音符为和弦的根音1及五音5。第二及第四拍的最后的八分音符为双音(35).夹在第一到第二拍、第三到第四拍之间的为两个四分音符的双音35。上述伴奏都是左手完成的。


这个节奏型是来自民间戏曲以及包括歌舞音乐中经常用的小锣节奏型(忒  忒  /  空  忒  忒  /  忒  忒  /  空  忒  里  /  忒),节奏型比较活跃,有一些风趣的感觉。我们把它作为拥军花鼓的基本节奏型。


在旋律的中间,我们注意到旋律声部又出来这样的旋律: 2.1  23  /  2.  3  /  5.3  56  /  1   -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前面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用过的那个节奏 仓.  里  /  仓.  里  /  仓  // 。  即:*.   *  /  **  *0  //


旋律从开头的3.5  66  ……….第二段2.1  23  /  2.  3  之间,左手采用切分音型的时候,其根音一直形成一个向下流动的线条。如:1  7  /  6  5  /  4  3  /  2  5  /  1  -  。



5、在北京的金山上


藏族歌舞曲,属于藏族民间歌舞的一种 —— 弦子。节奏型:在弦子伴奏的乐器中,藏族有一种弦乐器,它在伴奏时,在长音节奏上,有一个打弦的动作。我们把这个打弦动作拿过来作为一种节奏型。左手:低音第一拍八分音符6 和第三拍 3  ,右手:四分音

符的琶音滚奏及八分音符的琶音滚奏。这样就形成了藏族弦子舞的一种特有的节奏型。


61  23  /  61  23  /  35  61  /  2  2116  /  6  -  /  6  -  //,在长音   6  -  /  6  -  //的地方,就用上述的这种节奏型。前面的旋律,由右手弹奏,左手则是切分音型。


在这首曲子中,还有一个旋律加强重音的地方 06  53  /  06  53  /,这里配合它的一个地方就是脚蹬地的动作,因此,我们在伴奏中也应该予以强调。





6、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

这是一首很富于民族特色的歌曲。这首歌曲采用的结构是欧洲古典歌曲中从来没有见过的。它的结构:一开始是散板,接着是比较抒情的慢板,后逐渐加快转为中板后再加快转为快板,在高潮的时候,重新出现散板。这种结构方式,我们可以简称为:散板 — 慢板 — 中板 — 快板 — 散板。


这种结构方式,在我国的戏曲音乐中非常多见。在五六十年代创作的一些歌剧作品中,也反复出现过。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通常抒情歌曲这种结构方式不太多,所以,这首是比较典型的。通过这首,我们也要学习一下,这类歌曲的配弹方法。


我们分析清楚了它的结构,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配弹它,包括其中不同的音乐形象。


散板:滚奏琶音。在旋律空挡的地方,可以用一些模仿性的补充。在行板 andante以后进入抒情段落,我们就可以采用半分解和弦。在进入快板以后,我们使用流动低音,有的时候加一些锣鼓的节奏型。到了最后,进入高潮,旋律进入散板,我们使用震音和弦,在最后有一个强有力的结尾。


在这类歌曲的配弹中,张黎明认为最难配置的是需要掌握中国戏曲唱段的节奏的韵律感,因为,它的感觉许多是来自戏曲音乐。如有的节奏:当  当  当  当  /  0   当   当  当  当 // 这种感觉都来自锣鼓。所以在配弹的时候,最好多听一下中国戏曲音乐的典范作品,从中体会一下中国戏曲音乐的某些节奏的韵律感,从而运用到现实的配弹歌曲之中。





7、街头雪花纷飞


它的内容是表现一个老人在大雪地里,蹒跚而行,整个形象是比较沉重的。但是,沉重中又透露出对生活的希望和要求,因此,这首曲子采用了一个比较少用的一个创作方法:同组音大小调交替,以小调为主,中间转到同组音的大调上。同组音大小调交替在使用的时候,从小调转到同组音的大调,又不能给别人感觉弹错,因此,它必须要求,有个和声的语汇要有一种内在的动力,能够很自然的推向大调,在乐谱的第三行这里: 1=C:  ①  3  3.3  4.3  6.1  / 1=A: ②  7  -  -  3.4  /  5  -  3.3  321  //  这里的①转动②低音用了一些线条,来加强推动的力量。


这首曲子还有一个特点,在乐谱上写的都是附点音符,但是弹的时候,附点不要弹的太短,而是弹成近似于三连音的节奏效果,这和拉美的swing 摇摆的节奏类似。


乐曲整个以表现沉重的形象,因此,和弦织体以和弦式音型为主。低音比较多一些流动,和声上除了同组音大小调外,还用一些副属和弦,最后是采用增三和弦和同组音大和弦构成一个很有特色的终止式。



8、重逢有日


这是一首美国的电影歌曲,这首曲子是贯穿全曲的 一首重要的插曲,这是曲子比较抒情也比较优美,6/8拍,

有的标记为:2/4拍,这种节拍一下子就比较规范,有点像三连音的节奏型。


旋律声部可以提高八度,加一些自由的附加音。让它听起来比较明亮一些。这首曲子在和声上,和“街头雪花纷飞(小调的基础上交替大调)”一样,有个共同点,都是同组音大小调交替的形式。重逢有日是大调的基础上交替小调。相比而言,大调的基础上交替小调比较好弹。一个是和声上比较好弹,第二是感觉上,弹了大调后,直接转到小调然后再转到大调。在过渡上,不需要花很多的力气。





9、月亮河


美国电影歌曲“月亮河”。这首歌曲在配弹上面有两点需要注意:曲子不长但是结构很有特点。它的结构实际上是一个加补充的乐段,但是,它的乐句很长。


5  -  -  /  2  1  -  /  7.  6  54  /  5  -  1  /  ……….76  6.  5  /  6  -  -  // 这是第一句。


补充句:3  -  5  /  1  -  -  /  2  -  1  /  5  -  -  /  5  76  54  /  5  - -  ……..   4  2  -  /  2  -  3  /  1  -  -  /  1  0  0  // 在这个补充句中,恰当地低音使用一根线条,效果会非常好。


这首曲子原本是3/4拍,而左手伴奏采用八分音符的拍音,显然比较单调而且没有动感。这里,织体选用三连音为一拍就比较好,动感十足。“重逢有日”采取了规范的三连音,这首作品,根据旋律的需要,我们配置了比较自由的三连音,即对演奏者来说,弹奏内在节奏的韵律感是三连音,具体用的时候,可能使三连音一起用,也可能是三连音中缺少一个,弹两个音,但是,还是三连音的形式。具体情况,要根据配弹而定。这样就能使得配弹获得一种比较高贵优雅飘逸的效果。


在配弹和声的时候,关键的 一条就是词句的组织上应该和旋律一致,既然,这首曲子的乐句是这样的长,那么在乐句进行中,乐句没有停顿,配弹的和声也不能随便的用属七到一这样的进行。如果这样配,就会把这首曲子配糟糕了。


我们需要避开属七到一的应用,而推崇付三、副七和弦以及各种转位的和弦,这需要丰富的和声理论。




美国的爵士音乐,在其本世纪初的时候,基本上是Ragtime的天下,也就是说,八分音符的切分音占了统治地位。这种情况到了上世纪的三十年代的时候,人们感到不满足,觉得,这个切分音虽然很有效果,但是还有些呆板。根据需要,人们开始加以发展,于是,逐渐创造出一种新的切分音形态,这就是Swing。中文翻译为摇摆。它的基本节奏型是三连音,在三连音的基础上,构成一下切分节奏。这种三连音的切分既有活泼的效果,但由于是三连音,所以,整个效果听起来,既感到浪漫有体味到飘逸。也就是说,增加了抒情的意味。


10、雨滴不断打在我头上


这首曲子,我们可以体现Swing这种摇摆节奏的一个典型例子。乐谱上面记谱有许多附点音符,这是因为三连音在乐谱上,记谱很麻烦。所以,一般作曲家将三连音记谱就用附点音符来表示三连音。但事实上,懂行的人就知道,像这样的附点音符绝对不能像进行曲那样弹成真正的附点节奏,否则,听觉上,附点和现代流行歌曲是不能交融在一起的,非常机械和难听,它应该是按照三连音的要求来弹,也就是说,把附点的小音符弹得稍微长一点。然后,再加上一点自由处理的切分音。


这首曲子是ABA三段体。我们的处理从头到尾可以用摇摆的节奏进行处理。它的中段和两端,我们在处理的时候,稍微给它有点音区的对比。中段的低音声部可以加一些线条,它的头尾两端也可以加一些内声部的线条。


某两小节的旋律的和声为一级到四级。由于加了内声部线条,因此就有1  b7  7  6,像这种小的带有修饰性的和声语言的处理,在通俗歌曲中是很多的,它可以使得原来功能化的和声听上去比较柔和、比较好听。







以上作品分析由张黎明教授收集编撰。 2019.8.16

作曲培训:021-56717111

伴奏培训:021-56715111
 



 
  http://www.shjita.com/article20220406164636/aritcle730.html





上一篇:交响乐伴
下一篇:四手联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