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汤

发表时间:2021/09/11 00:00:00  浏览次数:1647  

一:小汤普森



小汤普逊钢琴教程总共有5册书本。每一册书本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册主要通过不同的乐曲(配上合奏谱),形象客观的来让学员认识小字组F到小字一组的G音。出现的音符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以及相对应的休止符。


这本教材使用一些配套的卡通图片编配在每一课的乐谱上,做到了声音(音符)图片相结合,尤其对幼儿学钢琴,带来直观的感受,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它的儿童语言的外延特征。


这本教材虽然有各种练习(书写练习、视谱作业、技巧章节、复习内容等等),但笔者认为该教材还是编配的不仔细、不严谨,每一课都应该做到图文旋律丝丝入扣,由浅入深。


钢琴入门教材(包括其他幼童音乐入门),至今为止,笔者还没有发现一本集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审美性等为一体的教材。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技术性极强的钢琴人才为什么这么少的一个原因。


第二册出现八分音符,并在2/4、3/4、、4/4、拍子上进行。随后出现了一升一降记号。在本册的尾部,出现了复调及左手固定正三、七和弦及转位。对于学员来说,跳进的比较厉害,需要教师设计一个过渡窗口,尤其是对乐理、和声进行细致解说,方可使学员理解。


否则,多数学员,尤其是幼小的学生而言,乐理、和声是个瓶进口,双手一下子也适应不过来。和第一次一样,第二册同样出现了多次的四手联弹编配好的旋律谱,这对于学员来说是个福音。


第三册的钢琴手指技术令人炫目,切分音、断奏、双手交叉、位置突变、各类表情,连线运用(二音、三音、多音)所形成的乐句,音和音之间的组织结构(全音、半音、和弦)所架构的协和和不协和声效。拍子拓展至6/8拍,调性扩展为三升三降。这一册内,尽管乐曲不那么动听,但是还是比较贴切的,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将技术和旋律进行统一。


第四册虽然为复习总结,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如:附点音符、谱号加线,长短乐句,断音及保持音等,另外,调性扩大到五升五降。这里的难点是乐谱上的上下加线。初次接触到一目了然需要时间。


同时,同一手指训练、双手交叉、落滚等技术,还是需要专题训练。本册挑选的几首乐曲非常贴切而且旋律动听,可看见作者是费了心思的。标题乐曲给了演奏和教师丰富的说辞,显得生机盎然。


第五册是小汤普森的最后一册。和弦踏板地干净运用,穿指跨指、乐曲快速地演奏,移调后,对音乐乐句地细腻表达,各类装饰音的把握都对学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同时,乐曲篇幅增大,慢速、快速左右手要求具备配合的能力,对钢琴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体来说,本册的标题越来越接近体现旋律出来的要求。由于没有具体演奏的逐字句逐段分析,单靠学员根本无法理解,理解不了也就弹奏不佳。所以,家长不能随便请会弹的演奏家,而是需要聘请不仅仅会弹而且会说的教育演奏家。





二:大汤普森



大汤普森第一册



和小汤普森相比,大汤普森的第一册虽然也是从非常简单的学习步骤开始,但在各种技术要求上,一下子就显得比较难。如果,您的孩子没有学过钢琴,一开始就进入大汤学习,那无论你的理解力有多丰富,往往给你一个重锤。敲得你没有方向。


我们从第一课"音苑" ,就可以看出,虽然双手都是固定手位,但左手也是一条旋律。到了第二首音乐台阶,左手的旋律内容变得丰富,在乐句半终止及结束时,出现了你静我动的补充形态。第三首奔流的河,是3/4拍子,强调节奏律动,具有轻微跳跃感。


第四首"交通警" ,  第一次出现了速度这个名词,意味着,短小的2/4拍小曲,需要有一定速度,不能太慢。


第五首"湖上天鹅" , 不仅速度快,重音强调,对于相同重复的乐句,提出了音乐的最高理念,那就是音色的明暗和快慢。有许多学钢琴的孩子,必须从小告诉他们,音乐的明暗、快慢可以分为最简单的二层次,然后,逐渐过渡到三层次及多层次。没有层次和快慢的音乐不是音乐。


第五首之后,和小汤一样,同样这里出现了半音和全音,但这里获得的知识更加丰富,如同音异名,同名异音音和音之间的排列虽然是半音和全音,但理论上却构成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增四度…。


实际上,大汤的每一课的标题上面,都有一个关键的音乐乐理知识或者是弹奏技巧说明,这不,第六首磨刀匠上面有了临时记号的标识,这里需要给学员讲清楚的就是,临时记号只管本小节。这里左手的伴奏出现了类似流行歌曲伴奏的音阶下行(上行),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俗称绳子。出现临时升降号的音符一定要和另一谱上对应的音符进行合奏,仔细倾听他们的生效,这往往都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表现。看得懂,也就意味着在今后的即兴伴奏中,和声编配令人刮目相看。


第六首 "磨刀匠" ,出现了临时记号,临时记号出现的意义非常重大。横向上可以产生旋律的高低,竖向上,左右手同时奏出的音符,因为有了变化音,因而呈现出和声新颖的色彩。这一课的左手伴奏具有流行音乐伴奏的特点。我们知道:半音阶或音阶的上下行,是歌曲伴奏最直接、最有效的编配手段。


第七首  “一分糖的歌” ,出现了G大调,也就是一个井字号出现在高低音谱表的最左端。这首短小的乐曲中,旋律没有出现升F,但如果用固定调边奏边唱,总觉得没有G大调的首调唱法来的那么舒服。因此,可以让学员尝试着分别用两种不同的调性(C G)都用首调唱法唱一下,然后,再用固定唱法,唱这两个调。进行一下对比,看看是否能在听觉上找出不同的感觉。在钢琴演奏上,如果有首调的概念,那么出现弹错音符的时候,一下子就能自己进行辨析。


第八首“月亮里的人”,也是G大调,但乐曲底部给了一个移调的概念,意味着:老师师范性的将G大调采用上下五度循环,进行移调。移调必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乐曲完整的旋律概念。教师可以进行抽丝剥茧,一小节 一小节手把手示范进行。曲调移调向越远处移调,演奏难度就越大。以此类推,临时升降记号越多,那么移调也就越困难。这需要高超的大脑思维能力和非常好的音乐天赋。越是从小学,越是效果明显。



第九首“聚会”,主要内容是弱起小节。记住开始的小节处在弱拍上,一定不能重弹。紧跟着是一个“乐句弹奏法”的主题陈述。乐句分为短和长乐句两种。任何乐句都是具有落和提的动作,也就是开始时落,结束是提,当然中间就是手指走。落音有两种,一种是轻奏,另一种是重弹。提音一般处于语句结束,没有重音,轻轻带起即可。当然,除非特殊要求,就是结束音需要重弹的。一般按照提示处理。走的时候,也有两种,一种是强调节奏,一种是强调旋律。都需要看清调式调性。


第十首是“知更鸟”,就是纯粹的两音落滚(提)。尽管落音处在弱拍上,但由于是两音相连需要落滚,因此,这个首音也需要稍重弹奏,而后面的音,尽管处在强拍上,但处于连线的尾音,因此需要轻轻提起即可。这就是技术层面上的要求。一般的孩子,要非常好的完成这个技术动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个过程。



第十一首“快乐的小丑”, 落滚短句交到左手,右手则在强拍时,合上一个双跳音。左手第一次驾驭落滚,对于小朋友来说,应该比较难。如果不是左撇子的话,左手落滚会飘。


第十二首“布谷鸟”,则是在落滚句的前提下,加上走音。左右手不同的长短句,着实对初次这种弹法的同学来说,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前后两句的轻响对比。



................




大汤普森第二册





第一首“在阿尔卑斯山上”这一首曲子的技术要点,注意强调大拇指穿指。钢琴培训中,特别注重大拇指的快速穿过。也就是说,在食指弹奏的音的瞬间,大拇指就已经转过,几乎和食指下奏的动作,是同时进行的。穿指的动作需要手腕的配合。食指下落,手腕自然高耸,大拇指顺利穿过。


穿指的技术意义非常重大。音乐旋律的上下行全都是依靠手指的穿和跨进行的。穿指的要求就是在食指和中指指弹结束后,大拇指的弹奏的音需要和食指、中指的音进行平稳过渡,声音需要平均,而不能有重音和声音延迟现象的出现。



第二首“倚在远方的岩石上”,在大谱表中,高(低)音谱号的乐音用虚线指向低(高)音谱号的乐音。很多学琴的琴童都看不明白。钢琴教育把这种现象称为:音乐旋律的高低走向。这种走向用虚线可以非常直观的表现。弹奏时,需要按照旋律的自然走向,把声音弹奏出来。而不需要把已经标注走向的音过重或过轻弹奏,以免破坏音乐的听觉。


第三、四行首小节都出现sfz双手四个音的和弦强奏,是G大调的大降六大七级和弦,在音响上造成的听觉生效,第一次呈现在琴童的世界里。在变和弦中,二、三、六级和弦经常可以以中音不变,和弦一音和五音将半度的形式出现。


第三首“越过我的大拇指了”,技术层面为手指跨越动作。无论左手还是右手,跨越的手指一般食指、中指、无名指,而小指很少跨越。无论穿还是跨,都需要手位固定,手指全部支撑好,手腕手臂配合穿和跨的动作,不能太僵硬。半音和全音之间的穿和跨,手腕手臂耸和拐的幅度较小。如果是三度、四度的穿和跨,手腕手臂耸和拐的幅度就需要非常大。穿和跨动作力求快速以配合乐句的快速跑动。


第四首“小步舞曲”。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小步舞曲。该音乐旋律无时不体现出贵族舞步的典雅高贵气质。需要看清的是,右手旋律中的长短句以及同音之间都需要有非常短的呼吸气息。整个旋律都是高低起伏。要记住:此手左手连续四分音符,都必须用半音弹奏。


第五首“在村旁”。这是一首在不同把位上,右手半音进行的旋律。而左手为七度大跳的短旋律乐句。乐曲速度较快,兼顾半音和左手大跳音位,对一个琴龄不是很长的学生来说,有点费力。好在半音旋律进行,都是模进关系,因此,可以稍稍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


第六首“乡村庭院”。主要讲了四四拍子的标记。四四拍子是最最常见的音乐形态。总体上看,旋律较慢富有歌唱性,在演奏时,需要牢记这一个大方向。这首的第一、二、四乐句的后半部分的左手,以半音反向加自然音旋律进行。这也是目前流行歌曲伴奏,左手编配的一个主要手段。


第七首“时辰之舞”。全曲从头到尾都是以两音落滚形态出现。虽然落滚,但是,需要符合轻巧、快速、华丽、直观感觉。需要右手单独在老师的指点下弹奏。弹奏的时候,需要体现黑夜白天交替,时隐时现,时进时退,虚无缥缈、光怪陆离的境界。左手和弦位于二三拍,需要根据旋律的进行,集中轻巧弹奏。


第八首“圣诞歌”第一次接触到六度和三度地连续进行,着实让小琴童恐惧。主要是年龄小,意识不能连续驾驭手腕的断奏。左手从头至尾是跳音进行,需要整体一直处于伴奏平均音量的跳音。



过后是运用踏板的讲解。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钢琴踏板的运用,有许多种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强调。可以用来强调单音,强调乐句。强调色彩,强调气势。最简单的运用就是一小节的踩和放。稍难的就是,在第二个音弹下去的瞬间进行踩和放。


巴赫作品中,一般不使用踏板,以保持乐音的纯净。古典乐派,则前调强弱共鸣(渐强、减弱)、色彩、音响、力度等。而浪漫乐派,踏板运用可以随着思绪而人为添加



第九首“遥远的钟声”,这首作品,从头至尾都是在每小节运用一下钢琴踏板。也就是第一拍踩第四拍放。这里的踏板需要进行满踩满放。主题非常贴切。左手的跨越右手重奏乐音,类似于钟声在夜空中传的很远。右手都是半分解伴奏音型。如果说:四小节能保持踏板满踩满放的要求,那么,整体二十四小节的雷同弹奏,则考量琴童注意的恒定能力,音量力度的控制能力。


第十首“练习曲”,这组有不同和弦组成的全分解琶音,以6/8拍子的形式出现。每小节首音踩踏板,尾音放踏板,一气呵成。由于速度中速较快,因此,左右手的手位移动需要看清楚迅速移动。每个音非常清晰奏出。同时,每四小节形成一个橄榄型的渐强渐弱气势。乐曲尾部做到渐慢减轻。


第十一首“比尔的山羊”。这首作品都是单左手完成的。也就是说,在长音的时候,使用踏板,将长音保持,左手迅疾移位到小字一组,进行和弦轻声弹奏,好似小羊碰到火车开来,吓得喵喵叫。


第十二首“在教堂”。这里的踏板,运用了一种切分踏板的形式。也就是说,第一个和弦下去,踏板也同时下去,到后一个和弦弹下去后,踏板进行即放即踩,以保证连奏不中断。切分踏板的标识有直线图形还有英文字母。



..............................






大汤普森第三册


待续..........



大汤普森第四册



待续..........





大汤普森第五册


待续..........







原创:张黎明(中国好作业导师)

咨询:0 2 1 – 5 6 7 1 7 1 1 1
 


http://www.shjita.com/article20220406164618/aritcle721.html





上一篇:拜厄
下一篇: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