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辙
咬字练习是日积月累的,大家一定要把声乐理论知识和声乐课程实际相结合,只有明确咬字规则才不会走弯路。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下列文字,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言是表达歌曲内容,传达歌曲情感最直接的途径。早在中国的明代,就有音乐家提到曲有三绝,字七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字清为首。所谓字清就是咬字归音的时候要求清晰、明确。在我国各类声乐教学中(如;戏曲、曲艺、音乐学院)训练中,都是特别强调咬字的重要性。提到了字正腔圆,以字带声。吐字行腔中的母音,四呼、四声等,这些都是我们声乐教学和培训中最宝贵的精华。
先在练声中,将十三辙的辙口中的代表音“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界互报喜”安排进去练习。
五音指的是唇、齿、喉、牙、舌这五个发生部位。四呼就为吐字时的四种口型:开、齐、撮、合。四声就是汉语拼音中的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3辙就是包含以下的13个辙口:发花类、梭波类、乜斜(miēxié)类、一七类、姑苏类、怀来类、灰堆类、遥条类、由求、言前类、人辰类、江阳类、中东类。其中,宽辙有:中东、江洋、姑苏、人辰、摇条、言前、梭波。 窄辙有:发花、衣期、灰堆、怀来、乜斜、油求。
决定13辙名称是由它所含韵母来决定的。如:发花类所包含的韵母有 “a”、“ia”、“ua”,在收音方法上有几个区别。前面属于直吼,因为这直吼几个辙扣,是没有韵尾的。比如“u”,不管是“gu”、“su”,结束是没有韵尾的,只需要直吼就可以了。
那么怀来类,它需要我们的窄呼,为什么呢,“ai”、“ei”都是需要我们把嘴巴打开或者一个微笑的状态来完成的,为什么呢,也就是因为他们的韵尾,最终的归韵要归到“i”上。
拿到一首新的歌曲,除了要学习歌曲、分析曲调外,还要分析歌谱曲中的歌词部分。张黎明声乐培训教学中,是习惯让少年儿童,首先拿到一首歌曲的时候,先进行13辙的辙类分析。看一看它属于哪个归类。
比如:送别这首歌曲。我们先进行十三辙的具体分析。先读歌词:长亭外,古道边,大家看到他的最后一个字“边”字。芳草碧连天的“天”字。晚风拂柳笛声“残”字。夕阳山外“山”字。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韵母都是“an”。也就是说,对于字头、字腹、字尾的分析中,他们的字腹是是“an”。知道了这个以后,再打开13辙表格来看一下。通过这个表格,我们找到了韵母“an”,发现言前包含“an”。“ian”、“uan”、“an”。我们就非常准确地把这首歌曲归于言前类。这时就知道,它的韵尾要归到“an”上。
以上文章均为张黎明教授原创,文中的观点仅仅代表其个人的想法。
电话:021-56715111
微信:18917020116
http://shjita.com/article20220406165748/aritcle767.html